日志25-9-27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 19:33

阅读

《非暴力沟通》
第五章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看见感受背后的需要。他人的言行也许会刺激我们的感受,但并不是感受的根源。

  • 听到不中听的话有4种选择
    • 指责自己,将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
    • 职责对方,将错误归咎到对方身上
    • 关注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关注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要

评判、批评、分析和论断他人,都使我们疏远了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当人们听到批评,往往会以自我辩护或反击来回应。我们越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他人就越有可能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

  • 需要:感受的根源
    • 自主选择
    • 内外一致
    • 庆祝
    • 相互依存
    • 精神交流
    • 玩耍
    • 滋养身体

在我们身处的世界中,我们时常会因为看见和袒露自身需要遭到强烈抨击,因而对表达需要感到害怕。对女性来说,尤其如此。长期以来,社会文化将她们塑造成了只懂照顾他人而无视自己需要的样子。

  • 说出需要

在通往情绪自由的成长路上,许多人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 从情绪的奴隶到主人的自由之路
    • 情绪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要为他人的感受负责
    • 面目可憎: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或需要
    • 情绪的主人:我们全然地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牺牲他人的福祉也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六章 提出请求,丰盈生命

  • 使用正向、具体的语言
  • 有意识地提出请求
  • 请求对方重复你的话
  • 请求诚实表达
  • 在团体中提出请求
  • 区分请求与要求
  • 阐明提出请求的目的

小结: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提出请求,以便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盈。在提出请求时,我们要尽力避免模糊、抽象或模棱两可的语言,说明我们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在开口时,我们越是把想要得到的回应表达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这样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表达的信息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我们需要学习去发现对方是否已经准确无误地接收到了我们的信息。特别是在团体讨论中,更需要清楚知道和说明我们想要的回应。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责罚,​“请求”就成了“要求”​。为了让人们信任我们所提出的是“请求”而非“要求”​,可以清楚地表明我们希望人们出于自愿来满足请求。非暴力沟通的意图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满足自己,而是帮助双方建立坦诚和有同理心的关系,最终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第七章 以同理心倾听

  • 不去做什么,只是在那里
  • 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复述
  • 持续同理他人
  •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同理
    • 非暴力呐喊
    • 暂时离开现场

小结:
所谓“同理”就是带着尊重来理解他人的经历。我们常常有强烈的冲动想给他人建议或安慰,或是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则邀请我们清空先入为主的想法,全身心地聆听他人。
活在非暴力沟通中意味着,不论他人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只是聆听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接着,我们可以选择反馈他们的意思、复述我们的理解。此外,持续地同理让他人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当他人感到被充分理解后,我们再来关注解决方案或提出请求。
我们自己也需要获得同理才能更好地同理他人。当意识到自己处于辩解防卫的状态或痛苦得无法同理他人时,我们可以选择(1)停顿,深呼吸,同理自己;(2)“非暴力呐喊”​;(3)离开现场。


日志25-9-27
https://zhiyun.blog/日志25-9-27/
作者
Okita
发布于
2025年9月27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