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25-9-28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 20:18

日志

阅读

《非暴力沟通》
第八章 同理心的力量

  • 同理心的疗愈作用
    •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曾经这样描述同理心对人的影响:“如果有人真的听到了你的心声,不对你评头论足,不试图为你负责,也不想改变你,这多么美好啊!
    • 当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能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原本看似无解的问题因此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楚分明。”
  • 同理心与袒露内心脆弱的能力
    •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连结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和需要,有时表达它们并不容易。
    • 然而,同理心让我们能触碰彼此共通的人性,我们的自我表达也会变得容易些。
    • 我们越是能够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相连,就越不害怕袒露自己。
    •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展现内心的脆弱,往往是因为我们想要显得“强悍”,害怕失去权威感和掌控感。
  • 以同理心化解危险
    • 在紧张的情态下,如果能够同理他人,或许可以避免潜在的暴力。
  • 当对方说“不”
    • 当别人对我们的请求说“不要”“我不想……”时,我们常常会将这类话解读为对我们的拒绝,或是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因此无法了解对方实际上是怎么想的而感到受伤。
    • 如果能够体会对方在说“不”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能明白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 使乏味的对话变有趣
    • 乏味的谈话:
      • 我们无法从说话的内容中感受到和讲述者的连结;还有些人一旦开始讲话便喋喋不休,让听的人害怕对话会没完没了。
      • 当我们无法与讲述者的感受、需要、请求建立连结时,对话便会失去生机。
      • 当讲述者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时,说出来的话就会乏味。这时,我们非但无法与对方建立连结,反而成了承接对方讲话的垃圾桶。
    • 要怎么做以及在何时打破死气沉沉的对话呢?
      • 当我们连一个字都听不下去时,就是打断的最好时机。
      • 等得越久,就越难在这样做时保持礼貌。
      • 打断的目的并非在于让自己发言,而是帮助讲述者与表达背后的生命能量建立连结。

非正式的调查:
绝大多数人在得知对方不想听自己所讲的话时都希望对方能够直接打断自己。

小结:
同理他人使得我们敢于呈现自己的脆弱,平息潜在的暴力,让乏味的对话变得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传达的感受和需要。

第九章 爱自己

若要寻求这个世界上的改变,就让自己成为改变。 ——甘地

  •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 当看不见自身的美好,我们就和生命的源头、那神圣的能量失去了连结。
    • 一旦我们将自己视为充满瑕疵的丑陋物件,那么以暴力的方式来对待自己还奇怪吗?
    • 如何能以善意和友爱对待自己,而非以暴力相向呢?
      • 转变每时每刻的自我评价
      • 既然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对生命有益,那么,我们就要知道如何做出有助于生命成长的自我评价,进而做出符合生命需要的选择。
  • 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 转化自我评判和自我要求
  • 非暴力沟通的“哀悼”
    • 充分连结未被满足的需要以及因为自认为做得不够完美而引发的感受
  • 自我宽恕
    • 以同理心倾听自己,我们就能听见行为背后那内心深处的需要。
    • 一旦和自己建立了充满同理心的连结,我们就能宽恕自己。
  • “不得不”转换为我选择

小结:
非暴力沟通最关键的应用或许就是让我们学会善待自己。
当犯了错误,我们可以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哀悼”与“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可以成长的方向,而不会陷入对自己的道德评判。
评价自己的行为时,若着眼于“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要”,我们的改变就能不受羞愧、内疚、愤怒或压抑所驱动,而是由衷地想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做出贡献。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有觉知地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行动,而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外在的奖励,或是逃避内疚、羞愧和惩罚,我们便是在培养对自己的爱。
当我们重新检视那些无法带着乐趣来做的事情,并将“我不得不做”的想法化为“我选择这么做”,我们将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乐趣,并且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 区分刺激和原因
  • 愤怒的核心:服务生命
  •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 停下来,深呼吸
    • 看看我们有哪些评判性的想法
    • 与我们的需要连结
    • 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未被满足的需要
  • 先同理他人
  • 给自己时间

小结:
生气时,指责和惩罚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
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首先要认识到他人并不需要对我们的愤怒负责。
取而代之的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
相较于评判、指责或惩罚他人,我们若能把自己的需要表达出来,将更有可能让这些需要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4个步骤是:(1)停下来,深吸一口气;(2)辨识脑海中评判性的想法;(3)与自己的需要连结;(4)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未满足的需要。
有时,在第3和第4步之间,我们也许需要先同理对方。
这样,当我们在第4步表达自己时,对方才能更好地听见我们。

第十一章 化解冲突,调和纷争

  • 人与人的连结
  • 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的步骤
    1. 表达自己的需要
    2. 不论对方说什么,设法找出他们真正的需要。如果发现他们表达的是想法、评判或分析,而不是需要,我们可以继续寻找话语背后的需要
    3. 确认我们都准确理解了彼此的需要,否则,继续寻找话语背后所隐含的需要
    4. 尽可能地同理对方,以便双方都能确切地了解彼此的需要
    5. 当双方都澄清了事件中的需要后,我们就可以用正向的描述行动的语言提出化解冲突的策略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聆听彼此的心声,避免在言语中影射对方有错

  • 需要、策略以及分析
  • 超越语言,感知需要
  • 需要被听到了吗?
  • 用此刻可回应、正向的行动语言化解冲突
  • 使用行动语言
  • 翻译他人说的“不”
  • 非暴力沟通与调解人的角色
    1. 你的角色以及对非暴力沟通调节过程的信心
    2. 谨记:冲突与我们无关
    3. 急救式同理
    4. 掌握进度:跟踪
    5. 聚焦于当下
      • 此刻谁需要什么?
      • 人们此刻的请求是什么?
    6. 推动对话进程
    7. 打断

小结:

使用非暴力沟通来化解冲突与传统的调解方法不同。我们不去讨论事件本身、策略和妥协之道,而是首先集中注意力找到双方的需要,然后再寻求策略满足那些需要。

一开始,我们会先让冲突中的双方建立连结;然后确保双方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并且也能仔细聆听对方的需要;一旦人们听见彼此的需要,就让他们清楚地提出可行的步骤来满足那些需要。我们要避免对冲突做出判断或分析,而始终关注在需要上。

当有一方太过痛苦以至于无法聆听另一方的需要时,我们要花足够的时间同理他们,直到他们确认了自己的痛苦已经被听到。此外,当别人对我们的请求说“不”时,我们听到的不是对我们的拒绝,而是对方正在告诉我们——因为某个需要阻碍了他们对我们的请求说“是”。只有当双方充分聆听了彼此所有的需要后,我们才能进入解决方案阶段,引导双方使用正向的“行动语言”来提出可行的请求。

当我们为两个冲突的人群化解纠纷时,以上这些原则同样适用。此外,我们还要格外密切地追踪进程,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同理,让对话聚焦于当下,推动对话的进程而不在原地打转,并适时打断讲述者的发言,以让人们回到调解的轨道上来。

有了这些方法和观念,我们就可以协助他人用非暴力沟通来化解冲突,即使是经年累月的冲突也能得以解决,直至皆大欢喜。

周志

本阶段我学到了什么?

所属项目:江苏时代LY7——PL41 Pack线 + PL42 Pack线

  1. AGV与MES的交互和发生常见问题,双方的协同解决方案
  2. CATL MES接口中的组装物料接口也能出站

本阶段我发现了什么问题?

  1. 某些CATL MES报错可能是由CatlConfig引发的

解决措施

  1. 向前辈请教
  2. 询问AI大模型

下阶段学习内容

PL42联调、PL41陪产


周志25-9-28
https://zhiyun.blog/周志25-9-28/
作者
Okita
发布于
2025年9月28日
许可协议